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司动态 > 文章内容

江和平:走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才是发展中国体育产业的核心命题

    11月15日下午,由中国传媒的大学MBA学院承办,腾提度体育传媒战略合作的2015年首届中国体育文化与商业创新MBA论坛举行。论坛围绕“新常态、新体育、新模式”的主题,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     

    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在《革新命题:中国特色和创新发展》的主题演讲中,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发展中国特色体育产业展进行了阐述。

以下是江和平讲话实录。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体育产业”四个字,如今是国家级的热词,这让我们这些今天来谈论这个话题的人,也都有点儿“参政议政”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感吧!

这几个月以来,我和大家一样,也一直在关注着关于中国体育产业的各种思想交锋和观念争鸣、学习着有关的政策、研究着海量的数据,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关于体育产业、目前存在着三个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只讲“发展体育产业”、不讲“促进体育消费”的误区。

    体育产业成为国家级热词,是从去年十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开始的。但几个月以来,人们说“发展体育产业”说得多,谈“促进体育消费”谈得少,看起来体育和体育产业的话语权,总体来说掌握在各种“高端人士”那里,都在想着当体育产业的龙头老大。

第二个误区,是言必称欧美、言必称发达国家的误区。

    在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所有人在谈体育产业的时候都是振振有辞、掷地有声、旁征博引、言之有据,但是这些论据大多来自于发达国家,大体的情况可以概括为:职业体育谈欧美、学校体育谈美欧,等等。而有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事实却实际上被忽略了:所有传统意义上“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都比中国的人口总数少得多——因此我认为,即使在体育和体育产业这样的命题上,言必称欧美的思想也要不得。

第三个误区,是只想着搭建平台、不重视内容建设的误区。

    目前,体育产业领域里发生的最激烈变局,是越来越多的资源平台被搭建出来:无论是购买国内外赛事版权的行为、还是成立一个志在体育产业的公司,或者是运行一个新兴的体育传媒实体等等,我认为都是搭建资源平台的行为,这个过程完成或者基本完成之后,内容建设和内容服务的问题,将成为体育产业创业热潮中成败的关键。

这三个认识上的误区虽然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也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对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忧心忡忡。然而,对于所有关注体育产业的人士、尤其是我们这些从事着相关工作的人们来说,我认为都要努力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发展中国体育产业这个命题中,核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我想谈的观点是:走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才是发展中国体育产业的核心命题。

首先,关于体育产业的中国特色。

    我认为有几点特色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予以考虑的。

    比如说人口众多是中国特色:中国已经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的总数即将达到美国人口的总数,这个群体对于体育和健康的需求,应该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次全国人口普查时,15岁以下人口的数量就达到了两亿两千多万,二胎放开之后,会有更多的少年儿童对体育运动有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这将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总之,人口众多、需求旺盛,这是我们在构思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的。

其次,中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传统,这是在思考体育产业问题时必须给予充分重视的。

    从体制上说,中国有全国运动会,它该不该继续办下去、怎样办下去,从今天的立场出发,我看就不仅是一个竞技体育问题,而首先是一个体育产业问题。奥运会也是这样,多年以来,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奥林匹克文化,有了很多成绩出色的优势项目,在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这些项目怎样在产业的层面得到发展,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和无所谓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前一阶段关于体育产业的大讨论、大创业中,暂时还没有涉及,相信不久后就会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在明年奥运会期间。

    近来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是职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特色”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比如说,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认为现在中国足球的改革是把美国式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欧洲式的职业足球理想嫁接在一起的产物,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校园足球”的设计,明显具有美国式教育理念的影子;而“足改方案”中的不少条文,又显然是以欧洲的职业足球作为蓝本的。可以这样说: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博采众家之长方面,足改方案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尽显体育的中国特色。

    总之,上面谈到的几个领域里,中国的情况都和世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现在,大家的思想很活跃、各方面的资讯也很发达,让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时,如果我们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只是一味照搬外国经验的话,恐怕不是长远之计,并且有制造泡沫的危险。

    其实,中国特色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创新问题。大家想必都学习过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文件,其中的“五个创新”里面,第一条就是发展创新,所以前几天在台里学习的时候我谈了这样一个观点:现在大家动不动就谈“国家战略”,但是,在各个行业不同的“国家战略”里,最重要的是创新驱动战略,这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全局和核心。

    对于中国体育产业来说,发展创新的问题也同样是核心和关键,比如说——

    在大众体育的层面,目前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已经成为万众时尚、具有了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的领域有待开拓,比如游泳和自行车:

    明年是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五十周年,过去为了纪念“7.16”这个日子,全国各地举办了很多公开水域的大众游泳活动,这个日子也被非正式地称为“全国游泳日”,但是这些年来,游泳虽仍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锻炼方式,却不再有往日的那种火热,那么,有没有可能把明年的“7.16”作为契机,以创新的方式谋求发展、重新点燃大众公开水域游泳的热潮呢?

    自行车也是这样,去年,中国的自行车产量达到了八千多万辆,在产量、出口量、保有量等几个数据上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多。那么,有没有可能像举办城市马拉松赛那样,创新一些全民参与型的大众自行车赛、自行车骑游活动呢?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例表明:自行车运动能够带动的产业价值,普遍高于路跑。

    在职业体育的层面也是这样,现在,男子足球和男子篮球的职业化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还有很多创新的余地:CBA是按照NBA创办的,其中的一个问题是需不需要像NBA那样划分不同赛区,现在CBA各俱乐部每年的比赛数量和NBA相比实在太少了,很多人认为有必要进行赛制的改良和创新;中超现在的赛制基本上是克隆了欧洲各国联赛的体系,但以中国这么大的国土面积,让球队总是奔波千里之外进行比赛,恐怕也有探索赛制创新的必要。总之,即使是中超和CBA这样已经运作得比较成熟的职业赛事,也不是没有进行创新的余地,毕竟这是中国的体育赛事和中国体育产业的事情。

最后,我还想谈几句体育产业大环境中的体育传媒和中央电视台

    CCTV-5的存在,体现着典型的中国特色,就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平台和内容制作上的“江湖地位”而言是这样,就我们所面临的创新使命和社会责任而言更是这样。

    在现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认识到了创新发展对于自己的意义,我和我的同事们都诚恳地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谢谢大家